《認同請分享的長輩圖》 無差別式老梗攻擊,只為求夾縫中自我存在的歸屬感
『早安,美在心情,樂在生活。做一個快樂的自己』。早晨六點左右,哀鳳XR原先沉寂在黑暗中突然迸出的閃光畫面,是一則來自岳父問早的長輩圖,這個最近頻繁、規律上演的生活小事件,使我在原訂七點三十五分的鬧鐘響起之前,大腦即判斷感受到微弱光線些微的刺激,在睡意惺忪迷茫之餘,我縮進棉被裡繼續等待十分鐘後會響起的三顆星彩色冒險OP歌曲,“不管什麼時候 ,不管什麼時候 ,都能變得很有趣嗎?”,或許自從變成所謂的大人之後自己真的一點都不充滿活力去追尋有趣吧? 好在這段規律日子來臨以前,早已習慣將手機勿擾模式設定的清楚明瞭,毫無妥協,晚上十一點後到早上七點前,管他是天塌下來,還是付薪水的老闆說我工作遲交的話公司就會倒閉的緊急私訊,很抱歉! 我都只是個懶蟲、廢人不想管那麼多。岳父岳母熟悉智慧型手機功能使用後,這種他們深感自己能力連結世界的聯絡能力,確確實實地勾住我早晨本無一物的內心,體會到婚姻生活裡面我還乘載了比起我自己本身還要多的什麼東西,好似我的存在承載了你的存在,氛圍像是一首稍具詩意的新手新詩創作。
隨後當我踏上每天八點三十五分的捷運車廂時,有時候總會不小心看到通勤的乘客們埋首的手機螢幕畫面,用line在聊天八卦或談論公事的、手速熟練連點操作的手遊玩家、戴著耳機完全專注在螢幕韓劇或訂閱頻道裡的族群多不勝數,但還真的沒看過認真在回長輩圖文的,我稍微google了一下,因為長輩圖無差別式的訊息轟炸,深感構成回文負擔的製圖回擊報導倒還不少,有些內容雖然很廢,但我偶爾還是嘴角失手露出一某淺笑,例如美好的一天,沒你就更好了之類的。我原本以為這只是臺灣或是華人族群因感情較內斂或因禮教文化而特有的問題,沒想到印度也面臨的相同狀況,印度長者在過去五年來Google搜尋引擎中搜尋早安圖的數量成長已達十倍之多,我不經嘖嘖稱奇,據報導內容指出,大多數印度年輕人深感這件事已成為負擔者比例高得令人咋舌,而且因為同一時間太多人轉發,手機容量與網路流量都常會壅塞不己,為此Google還使用AI技術清出佔領空間的早安圖。
遙想當年我們年輕族群初次感受到網路溝通的威力與魅力時,為何在平輩間沒有造成這股問好風潮,或許現代的人身處在現代社會中,不管年紀老少都被深深的寂寞感侵襲,只是年輕人大多只期待建立自己想要的關係連結,會避開被排擠的行為而採取其他策略;而長輩們深感孤寂不想被不同世代族群甩在後頭,卻只能採取發送問候訊息這種有上下位建立連結關係的下策策略,裡頭默默乘載長者族群對生活期待的重量,通常回饋效果並非他們所想。高齡族群是未來社會的寫照,但在看護政策與勞力對應漸趨吃緊的現況同時,才發現人在晚年仍然極度渴望有感的人際生活,儘管有些人是透過金錢或是外籍看護勞力來達成這個需求,但年長者的「自我意識」要如何沒有壓迫、有效地與不同族群建立自我期盼的關係連結,好似一道通往羅生門的路徑,從來都沒有明確的路可走。
或許這個世界是由正面與負面兩義所複雜地交替構成的,本來應該只是一個帶著善意的直覺問候或勸世格言長輩圖,隱含高齡生活裡所帶來生理、心理及人際互動的衰退,長輩為了增進、滿意自己目前的生活品質所問候的不起眼動作,卻對正向良性的關係建立起了反作用力,與拉近親子關係走向反路。想要建立良性互動的關係,需要長期適時與適當的做法與執行策略能力,如果長輩能設想倒不是只有正面想法才能建立親近關係的歸屬感,不是自己的期待別人就有義務一定要回應,不是分享的格言就是別人想要了解的內容,或許可以更有效的在無意間達成原本的效果。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