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小孩掌握數位科技的能力


隨著兒子即將誕生在這個複雜的世界上,最近和老婆有認真在討論,以後要如何培養一種他的擅長能力,有助於他去發展自信與興趣? 我們看過很多即使秉持著遵守「讓小孩自己決定」的原則去學習才藝的族群,但身邊的案例(包含我自己和老婆)其實大部分的人放眼十年以後幾乎都是失敗的結果,往往開始學習才藝一年之內,孩子就會失去興趣,不想學而放棄,其實枉費投資了金錢與時間下去,更遑論每每潛在造成的親子爭執與孩童壓力問題等。

所以我們討論之後,決定讓小孩擁有資訊蒐集彙整進而衍生批判性思考的獨立作業能力,才是關鍵的成長能力之一,而我們父母也可以當作他最好的聽眾並給予回饋。讓孩子「從底部開始,向上認識一門技藝,遇到困境並找方法突破」,還是比起走馬看花、蜻蜓式點水的浪漫興趣嘗試要來的實務且實際的多,兩年以上時間的恆毅力鍛鍊模式,才能夠真正從設定目標、執行遭遇瓶頸、尋求指導與再次突破的強化循環中成長,但我們也都知道這對成人來說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所以家長對小孩的支持與互動也會成為重要的一環。重點在於父母必須擔任「能協助、能鼓勵、能評價」的腳色,陪孩子快樂的走過一段時間,至於用於哪個領域,則可以依條件設定不同去執行。

根據蔡依橙醫師部落格文章所述,通常學習才藝無法持久進行下去主要的問題出自其實父母並不擅長,或是真正了解小孩學習的才藝,所以父母能夠做的事情就只剩督促小孩和讚美小孩,但是一昧督促親子容易關係緊張,若只會讚美、很難給出精確的評論,小孩又會認知到其實父母根本無法知道他們本身是否有進步,要有效領導統御的話,浮泛的稱讚幾乎是無用之詞。故蔡醫師提倡一種培養孩童經營「部落格」的才藝,可以全家一起參與,省去才藝班的上下課接送時間,將「學才藝」與「親子互動」合併,孩童每篇完成的文章必須由父母其中一人檢閱過,主要是幫看錯字、段落跟排版,讓小孩去做對應的修正。同時也讓小孩了解到,利用數位科技工具去營造個人的品牌價值力,在網路世界上實際上是可以影響到實際人們生活的威力。

基本上我認為這樣的模式可以良好做到親子溝通的模式,部落格可以做為孩童利用數位工具蒐集資料跟彙整,進而寫作跟表達的練習,讓小孩思考自己的人生,並使用文字與數位工具呈現,用「經過思考的語言」去跟世界溝通,父母可以適時介入什麼內容適合講,什麼內容涉及他人權利內容不適合講,無形之中必定會強化其社會化參與和批判性思考與作文的撰寫能力,畢竟成年現實社會的錯綜複查與難題困境,有全面性的理解能力將可強化小孩的共感能力,對人有更深刻的了解,則會產生更多包容與生活能力。未來小孩總有一天會對他的某些事物感到厭煩排斥、小孩總要接受「幻想終究是幻想」的現實衝擊,讓小孩看到真實的世界其實是一件重要的事情。

當小孩提出想去哪裡玩,就可以當作一個練習的機會,讓他們從蒐集資料到彙整,再到跟父母說明為何想去哪裡玩,去那裏玩的目標有哪些開始去設定,之後父母再決定是否兌現出遊承諾。教他們看看自己喜歡什麼、擅長什麼,促使他們觀察社會需要什麼,培養他的閱讀與自學習慣。

所以我現在就已經開始練習了,畢竟這件事情我喜歡,也想要努力做看看,希望未來可以成為小孩的好榜樣,創造一個親子共同興趣的空間,盡量量力而為,找到時間想寫什麼就寫,也可以作為一個自己想法的儲存空間,也挺好的。

留言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