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益《浮光》與 Alberto Giacometti《行走的人》
人們的腦鍛鍊自己對事務的思考、反省能力,以便面對複雜人生突如其來的挑戰與考驗。
人類是天生的小說家,演化學者認為因為生存的需要,大腦必須對一切嘗試追求原因、解釋,即使那是捏造的都好,因為生命面對各種情境時,錯誤的答案比沒有答案來得好。
~ 出自 吳明益《浮光》
每個人應該都曾經有些時刻,覺得人的生命痛苦與未知太多了,那種步履闌珊、窒礙難行的路徑,總會毫無防備地漠然、冷冽的出現在自己的眼前,早在很久以前,Alberto Giacometti (1901-1966)就已經用他的藝術天賦,創作出一種永不能完成法的應用,描繪出一種即將消逝的感覺,彷彿試圖抓住將要消失的靈魂,充滿急迫、焦慮、速記感,核心圍繞著生命的無告,及其超越。
他方的他方在評論「行走的人」(Walking Man 1960)這件作品時也精準的說明,其表現出生而為人的苦痛,生命的恍惚與無奈,Giacometti全部都懂。I was born to lose. 人類打從出生開始,就一直在失去,生命就是一直失去的過程。存在是如此空洞,但還是必須往前走,拖著那飽受命運揉捏捶打的坎坷身體往前走。
存在主義相關的作品閱覽越多,就會發現伴隨著經濟快速成長的趨勢下,人類崇尚真正自然精神的難題早已成為現代人無解的缺憾,人生的苦難與挑戰、考驗實在太多了,所以有時即使覺得自己相信一些「什麼」雖然微乎其微,好像不登大雅之堂,但那一些「什麼」卻會成為我們稍微期待明天,站穩腳步堅強地走下去的力量。
當然,盲目的去相信一些「什麼」總是危險的,如果裏頭恰巧參雜著多一點惡,或是一昧相信什麼之後無法再接納相異於己的一些東西,都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有時陷入擅長操作這些「什麼」的人所營造的氛圍後,涉入越深或許就很難再走出來那個螺旋迷宮。所以我們應該要多閱讀、多了解,已經曾有千千萬萬有才華的藝術家、人文學家、音樂家、創作家甚至橫跨到毅力堅定的科學家,都已經用各式各樣不同的作品或人文工具與產出告訴我們,尋找答案的過程應該就已經產生了人類生命存活下去的自由意見,而這自由意見的思考能力可能是神在演化過程中賜給人類最好的禮物。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