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崇依賴入膏肓幫派的救贖之旅。命將危矣,則真情實意 – 碧血狂殺2 ( Red Dead Redemption 2)
在19世紀末的美國西部尚未工業化闖入這片土地的時代,一群由德奇率領的范德林幫派,在這片淨土中為非作歹做著美夢的故事為這個救贖之旅拉開了序幕。其中約翰和亞瑟都在12歲時被德奇收入麾下,兩人都像是德奇的兒子,只是個性上相當不同,約翰較為叛逆不成熟愛唱反調,亞瑟則較為衷心盲順事求必應,就此埋下了故事結尾的走向。
自從德奇在率領范德林幫在黑水鎮的計畫出了差錯以後,到處遷徙的幫派就像節節逼退的敗軍,逐步被現代文明與法治社會鯨吞蠶食地撤退到下一個偏遠營地,並由領袖德奇榮獲2018年的遊戲金句「I got a plan」,計畫出許多不合理但是看似有賺頭的偷寡搶騙犯罪計畫,哪怕是亞瑟內心鄙棄的剝削貧苦階級僅存的金錢、搶充斥貪官污吏的銀行或商會、報復跟幫派有怨懟的火拼復仇,再用時不我與或是劫富濟貧等自我安慰式的理由說服自己幫派作為正當性的下限,冀望幹一票大的之後湊足實現前往大溪地、前往幫派可以自由生活的農莊仙境所需的金錢,這樣妄想式的人生目標。
上述看起來為所欲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的悖德法外行動,的確換來短暫麻痺痛苦或是自慰欣喜般的快樂,卻對亞瑟真正想要的生活持續累積傷害並遠遠背道而馳,漸行漸遠。直到遊戲尾聲亞瑟因肺結核病入膏肓,才開始正視自己生命中真正想要的東西到底是什麼? 不是幫派的未來、不是巨大的財富、不是自命清高假裝自己是個好人,那個他想要但在生活中卻不知道為什麼得不到,總是一再搞砸自己生命中身邊的人事物,逃避面對自我卻盲目遵從不符時宜的任務指令的幫派工具人,雖然亞瑟內心並不喜歡這種生活但卻無從且無力改變,受從小長大的過程中他的領袖兼父親德奇所賜,亞瑟被培育成只知道這種即將被時代淘汰的神槍手生活方式。每當搞砸事情時出現那隻亞瑟潛意識當中直視自我的馴鹿,暗喻了其實亞瑟只是想要一個充滿關愛與溫暖,累了可以回家休息的簡單生活,亞瑟想要的僅僅是一個會認真看待他盲從付出,並會為他撐起一面屋頂一起正視問題的家族庇護所。
然後亞瑟跟著幫派一直行動最後怎麼了? 然後亞瑟就沒有後來了…遊戲過程中亞瑟一直在維護范德林幫派利益與執著於個人理想生活兩種想法之間拉扯搖擺,故事的縮影如同於生物演化理論中的多層次澤汰一樣,個體會在個人利益最大化(自私、欺騙、搶奪)與團體利益最大化之間抉擇,一昧選擇個人利益最大化者最後將不利於群體存活,因為個體之間彼此並不具備互信原則,將會遭到其他更具勢力與資源的成員間合作的團體所擊敗,這個代表人物就是背骨仔,基於個人利益最佳地去消費利用團體利益,在團體糾紛必要時搧風點火操弄的彌迦;但若一昧選擇團體利益最大化,最後將會有少數個體會涉法佔得團體利益,用以發展出最好的自我存活策略。這類利他原則最佳化的代表就是主角亞瑟和前期時處處替幫派著想的德奇。
很多玩家包括我都在想,德奇到底是不是就是一個自私鬼,一個白目的領導?這一點在Aminoacid (胺基酸)在PTT發表的一篇心得文章中得到了解答。綜觀遊戲故事,德奇的行動都符合一個精神科的理論特質:犒賞依賴(reward dependence),即一種對於獎賞與回報過分依賴的賭徒性格,是大腦在處理獎勵機制、動機、記憶以及相關回饋通路的這整個過程中出了問題,然後反映在行為上就是通過使用一些物質或者一些行為來病態地追求獎勵和慰籍。
德奇在遊戲中一再重複一個循環,先設定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幻想達成目標帶來的龐大好處,透過尋求同伴的認可,依賴眾人的相挺,再由整個幫派去執行計畫,並由何西亞安排策略減少執行計劃失敗時的風險,德奇尋求群眾的社會支持這點跟亞瑟喜歡獨行俠的個性落差很大。透過軍師軍師何西亞的謀略跟與主角神槍手亞瑟的臨場發揮下,德奇的計畫常能湊巧奏效。當達成目標時,腦內正腎上腺素大量作用,產生欣快高張力的刺激與成就感,促使德奇更加身陷這個過程的依賴。走投無路了就來賭把大的把一切逆轉,目標並不是最重要的,而是過程中的腎上腺素的刺激讓人無法自拔。
這也顯示為什麼德奇在保護幫眾上,前後做法會有落差。像前期傑克被擄走時,德奇立馬帶了大隊人馬把對方抄家。反而在工廠任務亞瑟遇險時,卻選擇見死不救?因為在前者中,幹一票大的,得到報償的快感,才是德奇所追求的。而為同伴賣命擋槍,承擔風險,不會替他帶來明顯的報償,也無法帶來欣快的刺激感。德奇終究還是領袖魅力的,他一直在尋求其他人支持的同時善於察言觀色,寫到這邊想到德奇叫我去沼澤救人差點被鱷魚幹掉還是很不爽…具備高度犒賞依賴者對於人際互動中些微的線索很敏感,能迅速察覺他人的情緒,擅長提供照顧,也更容易與人建立關係。這反應在德奇的裝熟功力,每到一個新環境能馬上吃得開。故事一開始,剛見到丈夫被殺的賽蒂,在眾人還在警戒時,德奇可以十足暖男地幫她蓋上毛毯。一到聖丹尼,亞瑟還在被當成鄉巴佬,德奇就已經風生水起,把別人唬得一愣一愣的。
最終,再一次任務失敗何西亞與藍尼死去之後,一切無謀計畫的風險控管與幫派成員的緩衝善後頓失支柱,每次執行法外計畫的賭博風險已超過潛在的報酬,尤其是對於像約翰這樣有家室的成員來說。隨著執行計劃過程帶來的傷亡越來越多,亞瑟等人開始意識到每次賭局帶來的風險,已經超出能承擔的範圍,這時候幫眾「迴避風險」的需求便逐漸放大。亞瑟開始懷疑德奇露出本性,其實也是德奇在考慮風險上,跟其他幫眾有無法彌補的落差了。
但要跟一個賭徒討論風險實在不是明智之舉,有點像是賭徒妻離子散的過程一樣,幫眾紛紛鳥獸散,不願意再當這場賭局的籌碼了。這反而讓德奇最需要的社會支持開始動搖。這也是德奇最無法接受的事。他無法忍受喪失支持,而將這視做一種背叛。每天掛在嘴上的忠誠,換句話說,就是「我熱切地需要你們挺我」。到最後幫派分裂的時候,為什麼德奇會選擇明顯欉康他的彌迦當靠山?因為喪失社會支持是他的惡夢,高犒賞依賴者需要社會關係中的報償。其他人都不按他讚了,彌迦不但挺他,還幫他找了人馬來,又鼓勵他接著玩下一場賭局。想來想去,亞瑟跟約翰意志動搖,又不會支持他,彌迦當然最能滿足他的需求。
直到故事尾聲,彌迦的人馬被約翰清光,無法再給德奇所需要的支持,德奇這才射殺彌迦。這時候把在黑水鎮搶到的錢留給約翰,也顯示金錢並不是德奇最看重的。反而賭博帶來的刺激與幫眾的支持,才是德奇不斷追求的目標。所以說德奇提出的計畫最後常都會實現,並不見得是他高瞻遠矚。他的賭徒性格讓他能夠承擔(無視?)大量的風險,而他尋求眾人支持的那一面,可以讓他得到需要的協助。
亞瑟在遊戲最後把他的包包跟帽子交給約翰,自己留下來斷後,從原本的一個毫不在乎的法外者,到結局,亞瑟甚至對自己那匹瀕死的馬也表現出了無限的感激還有慈悲,當他全心全意地在幫助約翰一家三口逃跑時,這不僅僅是單純的騎士精神,而是亞瑟希望約翰能夠代替他完成他當初沒有做成的事,當一個好老公、當一個好爸爸、當一個好人。亞瑟在拯救他們的同時也在拯救自己。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歹路不可走雖然聽起來八股,錢賺再多不懂掌控自己的生活也無用大家好像都能理解這些概念,但是現實生活中若真心面對這些問題時,又有多少人可以帥氣堅毅的走出自己的路呢? 很多問題都是學校裡面不會教導我們的事情,例如像亞瑟一樣受出身環境影響,有一個整天說I
got a god dame plan的賭徒老爸總是要你一起幹一番大事業,生性習慣順從的人有能力可以即早自我認知以擺脫這樣的情境嗎? 我想約翰如果沒有在生命關頭最後自省,想盡量多做一些好事的亞瑟協助下,應該早就在勞改監獄裡死去了吧? 好在我有玩過碧血狂殺2,娛樂之餘還可以省思自己在這個大環境如洪水潮流改變的時代,這個今年剛夯後年過後馬上海水退潮就知道誰沒穿褲子的年代,可以釐清不需要、不想要的身外之物到底有哪一些,盡量好好地去認真生活與遊戲。
從亞瑟這樣一個做盡壞事卻仍最終做出利他行為許多好事來看,人性良知的改過永遠不遲,因為你永遠不知道這些改變對他人所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如果玩GTA跟碧血狂殺只會無止盡的殺戮過程覺得這些遊戲很空虛無趣的話,我想還是多設法從生命中多找到一些自己覺得有趣的事,因為無趣的人做起什麼事情來都沒有幹勁與熱情阿。R星是一間製作遊戲的好公司,其沉浸式的故事體驗與劇本都稱得上是佳作,期待他們下一款的作品。
留言
張貼留言